紫雲山風景區 襄城縣紫雲山風景區
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紫雲山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紫雲山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紫雲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紫雲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
許昌紫雲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襄城縣的紫雲鎮境內,屬伏牛山係東麓,由九山十八峰,五湖一條河組成,總麵積約50平方公裏,有平頂山市“前花園”之美譽,現為國家AA級景區,省級森林公園。

紫雲山風景區 襄城縣紫雲山風景區

紫雲山是襄城縣著名的山丘旅遊地,為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形成的,岩相屬石千峰砂岩, 西北-東南走向,北起北汝河南岸,南至紫雲書院,呈"L"狀,最高峰海撥375米,長約15公裏。《輿地名勝誌》載:"仙翁山西二裏為紫雲山,以山頂常出紫雲也",故名。自南向北有書院山、馬棚山、鏊子山、虎頭嘴山、黃土坡寨、鄭家寨、豆角寨、 雲陽寨、半截塔山等九個山峰,整體山勢平緩,書院山、馬棚山、 鏊子山植被茂密,有上下兩層植物覆蓋,上層有6.7平方公裏的槲樹林、6平方公裏的栗樹林、5.6平方公裏的刺槐林,下層均為荊芍、野菊花及其它雜草。春夏碧波蕩漾,秋天逢霜,槲葉變紅,層林盡染,有:"槲葉紅於二月花, 賞秋不必到香山"的說法,尤其是山頂的南屏草原,平坦如川,麵積約5平方公裏,是黑蝴蝶的棲息地,春夏荊芍花開,滿山紫花,秋季野菊金黃,滿山遍野。山體上點綴著紫雲書院、明鏡湖、臥龍湖、天池、大隗洞天等景觀,在山體南端斷崖處有長1公裏的紅石林,石柱形態各異,蔚然林立,頗為壯觀。

紫雲山曆史上有重要的影響,傳說中,大隗(廣成子)曾在此山修練, 黃帝曾慕名來此拜訪大隗,老君曾來此隱居,東漢時期劉秀搬兵經此歇息, 留有飲馬處、拴馬槐等遺跡,明代戶部尚書李敏在此創建紫雲書院,太子朱佑樘(後為弘治帝)曾來此讀書研習,至今仍是學子們爭相拜訪的地方。

主要景點;紫雲書院

紫雲書院為明代八大書院之一,坐落在紫雲山風景區南部山隈之中,建於秀麗幽靜,蒼翠濃鬱,花木蔥茂的滿山槲林中。書院內有大成殿、左右明倫堂、東西兩廡、門樓、呈四合院,外有鍾鼓樓、文昌祠、大門等。

明成化四年( 1468 年),資政大夫、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李敏(邑人、字公勉、諡恭靖)在任浙江按察使期間,母親故去,回鄉守孝三年。期間,他常常漫步紫雲山,見山色秀麗幽靜,就建了三間書屋,讀書講學。成化十八年( 1482 年)皇帝下詔賜名紫雲書院,就擴建殿宇堂齋,最後建得跟文廟一樣。成化十九年,因為身體有病,李敏上書乞歸,養病於紫雲書院,與諸生講習程顥、程頤等所著之書,立為條約,其躬行實踐、彬彬有禮學之風,一時著稱中州。

紫雲書院作為繼宋四大書院之後又一知名大書院,吸引了各地學子紛紛討教於此,據傳,太子佑樘殿下(弘治帝)也曾在此就讀。書院建成至今,文人學士慕名而至絡繹不絕,春吟殘雪,夏避炎暑,秋賞紅葉,冬觀雪景,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。

紫雲紅葉是紫雲山山坡萬畝槲林樹葉在秋季的景觀。每至暮秋,槲葉遇霜滿山紅遍,層林盡染,如火似霞,映照半邊天空和四周山峰、湖河裏川。古人曾讚曰"紫雲紅葉紅勝火,賞秋不必到香山"。

紫雲山槲樹林處於丹霞峰、書院山、紫雲峰之間的山坡山穀中,呈一環狀,長 4.5 公裏 ,寬 1.42 公裏 ,麵積 6.4 平方公裏,為 9999 畝,傳說為明成化皇帝親口所賜,怕槲樹超過一萬畝,使戶部尚書李敏有篡權奪位之心。槲樹造型奇特,以曲為美,身如龍,葉如虎爪,有龍虎之氣。槲林中無雜樹,每經深秋霜染,滿山紅裝豔裹,分外妖嬈。峰頭的紫雲,天上的彩霞與火紅的槲葉相互映襯,蔚為壯觀,攝人心魄。紅葉周期長,一般從 11 月初開始,持續 25 天左右。

紫雲紅葉是中州賞紅覓秋的最佳去處,曆代都有文人騷客、名人雅士慕名觀賞,晉代的葛洪、葛玄,唐代的房玄齡,宋代梅堯臣,明代李敏、沈周,清代孫奇逢、李來章等都觀賞過,並留下了許多佳話。

望月亭

望月亭,位於紫雲書院南 150 米 處的一道小山嶺上,上下兩層,高10米 ,方形,邊長5米 ,青石構造,是書院師生們當年作詩、答對、彈琴、賞月的地方。

登臨望月亭,春賞紫雲,夏觀綠野,秋賞紅葉,冬看雪景,四周景色一覽無餘。特別是每月的農曆十五,若天空晴朗,一輪玉盤慢慢從東邊的書院山頂湧出,整個山脈籠罩在皎潔的月光裏,安詳、幽靜。偶有夜鳥鳴啼,更顯清靜、寧謐,恍若仙境。

紅石林

紅石林是位於紫雲山西南丹霞山頂上的一個紅色石頭群,長約 2000 米 ,寬約 30 米 ,近臨萬畝槲林和南屏草原 。

紅石林內石頭全為紅褐色,最高的 3 餘米,矮的剛好凸出地麵,參差不齊。有的如紅蓮初綻,有的如駿馬奔騰,有的如駝峰突起,有的像烏龜爬行,還有天狗吠日,靈龜探海,棕熊迎客,水獺望雲,母雞搗窩,金猴奮起,可謂形態各異、栩栩如生。走入其間,實感座座是景,處處如畫,如同步入仙境。夏秋季節,荊芍、野菊花及其他野草雜於其間,遠看紅中有綠,綠中有紅,妖嬈異常;冬季野草褪去綠裝,石頭更紅得熱烈,好像一片火焰燒紅了山崗。

紅石林是由於地質變化和長期風霜雨雪的侵蝕、切割,致使紅砂岩裸露而形成的奇特砂岩石林地貌,但在民間卻留下了很多傳說,有說是孫悟空做弼馬溫時放牧的馬群,有說是老子講經時傾聽的百獸,還有說是紫雲書院創辦人李敏為九十九頃槲林立下的紅石界碑,給紅石林增添了更美麗的色彩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